首先,我们来看看亲子活动中的角色:
教师在亲子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,既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,又是活动的协调者和参与者。
而在亲子活动中,家长除了参与和支持以外,还可以协助老师一同策划和组织,以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。
可见在亲子活动中,教师和家长的角色是有分工有合作又有交叉的。
组织亲子活动,可以分以下三步走:
转变观念,提高家长认识
要成功地开展好亲子活动,不但需要家长的参与,更需要的是家长对亲子活动意义的认识和理解,使家长真正成为亲子活动中幼儿活动的合作者与支持者。
所以我们把转变观念、提高家长对亲子活动的认识、作为亲子活动的第一步。
一、活动前的介绍
让家长了解亲子活动的目的意义,以及家长在亲子活动中与孩子互动的形式与方法,使家长对如何与孩子一起开展活动有一个大概的理性的认识。每次活动前,教师应该对家长进行简短的介绍,使家长对活动有比较明确的认识。
二、成功案例分享
成功的亲子活动案例,可以让家长了解亲子活动的成效。
三、回顾与反思
发现不足,及时改进,能进一步提高家长对亲子活动的认识。在平时的工作中,教师需要积极寻找亲子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,主动与家长沟通,促使他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,使他们的态度观念发生改变,从内心积极愉快地参与亲子活动。
活动前教师也可以事先制定好活动的规则,让参与的家长都明了自己的角色和任务,尽量避免活动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。
合理引导,发挥家长的作用
一、在活动前给孩子自由表达交流的机会。
当家长听到孩子异想天开的独特创意时,他们在惊叹之余也充分认识到了孩子们有自己的思想。作为家长应该多倾听孩子的想法,尊重他们。
二、在活动中巧设环节提醒家长,留给孩子充足的自由发展的空间!
许多家长在活动中不由自主地放手,让孩子操作,使得孩子有了创造发挥的机会。
三、适时提醒,引导家长尊重孩子,给孩子更多的机会。
在活动中老师需要仔细的观察家长的表现,引导家长尊重孩子的意愿,放手让孩子活动。因为在亲子活动中,不少家长总会有着急的心理,唯恐自己的孩子做得不够好,不够完美,于是总想帮孩子一把,甚至包办替代,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想象与创造的空间,使孩子错失了锻炼的机会。
让家长放手从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。
分享交流,提高亲子活动的质量
一、开展亲子作品展览交流活动
二、听取家长心声,不断反思总结。
三、注重家长间的相互交流学习
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点。有的家长具有较长的教育意识,能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。有的家长心灵手巧,能引导孩子制作精巧的手工作品。有的家长富于耐心,善于营造轻松愉快的亲子氛围。
于是老师开展了亲子活动经验交流会,或在家园之窗开辟了亲子活动心得体会专栏,给家长们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。变一人的经验,为大家的经验,使更多的家长得到启示和提高。